地方站: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您的当前位置: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练习34

发布:2015-04-09    来源:硕文公务员资讯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片段阅读题目以其字数之众“闻名”于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那么,如果广大考生的做题思路和其他题目一致,皆为从头至尾来看题解题的话,那么不免过于浪费时间,这时往往吃亏的就是自己了。浙江公务员考试网(http://ww.zjgwyw.org/)整理了一系列片段阅读练习,供考生参考,考生同时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1.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劳动力。学生接受完职业技术教育后就直接进入劳动队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有较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调剂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等。当然,也有诸如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规划和发展。
  对这段话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A.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B.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应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
  C.师范、卫生、艺术、体育等个别专业,与市场经济没有联系
  D.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多数专业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发展
  2.厂商们普遍认为市场“长期漠视”的都是生产销售利润较小的产业,他们不愿倾力经营。比如,老年服装的利润比时装要小得多。但专家认为,如今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有眼光的厂商的经营理念。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尽管今天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即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点”,大都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小的产业
  B.形成市场“盲点”原因,其一是由于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所漠视
  C.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培育出市场的新商机
  D.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商家厂商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
  3.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角色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人们日常的活动所吸引,往往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在一些看似深刻的关于人的认识中不免存在着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
  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
  A.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充当各式各样的角色
  B.我们在社会中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种角色的理解之上的
  C.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了解,就会产生主观化或表面化认识
  D.避免角色的影响,才能对社会中的人有更客观深刻的了解
  4.春秋时期,鲁国规定:如有人在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垫钱将其赎回,然后回国报销。孔子的一位弟子就在国外垫钱解救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但不报销,以示其“义”。孔子知道后批评了他,说这将影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因为以后鲁国人如垫钱救人,报销吧不好意思,不报销则蒙受经济损失,两难之下可能放弃救人。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下水救人,被人赏赐了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大加赞赏。
  这两个故事生动地说明(  )
  A.道德践行者应得到回报和关爱
  B.“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
  C.对道德模范的奖励,有助于道德的弘扬
  D.朴实的民间俗语,包含了人们朴素的道德观
  5.当众羞辱学生,以冷酷的惩罚性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卑、仇恨甚至社会攻击倾向,还侵害了自尊心、信任能力和集体归属感。一次当众羞辱就是对人的尊严的一次践踏,反复的羞辱体验则将导致人格尊严的丧失。而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爱、道德、公民品格与社会凝聚力--都有赖于人对自我、对他人的尊严的确认与珍视。
  对材料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当众羞辱对青少年心灵具有严重的伤害性
  B.对自我、对他人尊严的确认和珍视,将凸显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
  C.学生有了自卑、仇恨甚至社会攻击倾向,就会走向犯罪
  D.学生被多次当众羞辱将导致其人格尊严的丧失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从文章的结论“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有较直接的关系,它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调剂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等”可知道应该选择D。职业技术教育只是与市场经济有较直接的关系,并没有达到市场经济规律决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程度,因此,A是错误的;只有少数几个如师范、卫生等专业才应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B错误;文中表明师范等个别专业“而不仅仅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规划和发展”,说明两者还是有一定关系的,C过于绝对。
  2.D【解析】D项中,“向薄利多销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都是专家的观点。
  3.C【解析】这段话是说由于缺乏对角色之外的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所以对于人的认识往往存在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
  4.C【解析】全文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孔子的弟子救人后,用来解救人的钱没有报销,受到孔子的批评;一个是孔子的另一弟子救人后,欣然接受赏赐,还得到孔子的认可。第一个故事中孔子的批评原因是“以后鲁国人如垫钱救人,报销吧不好意思,不报销则蒙受经济损失,两难之下可能放弃救人”,这也就指出如果道德践行者需要蒙受损失来实施道德行为,那么将不利于道德的弘扬,这是一个反面例子。而第二个故事中孔子的态度则从正面说明了,孔子认为道德践行者接受奖励是有利于道德的弘扬的。因此C项符合题意。
  5.C【解析】C项明显犯了绝对化的错误。献”一般用于美好的东西,“驰骋”比“贯穿”更适合人的身份。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练习33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zj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16
出版物经营及网络发行许可证号:新出发 苏A零字第 江02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087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