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您的当前位置: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警示录

发布:2011-01-07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伴随着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公告的发布,考生悬着的心有了一丝安慰,从考试日程安排来看,今年省考时间推后到3月中旬,给考生留足了复习备考的时间。
    申论考试已然过了十岁,对国家人才选拔制度而言,只是白驹过隙,对于考生备考而言,却是数载春秋。申论考试在近几年呈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我国公务员选录制度及形式的进步,是一个逐渐科学化的过程,公平性日渐增强的过程。此次浙考申论大纲与以往相比,在文本表述上几无变化,依旧是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基于浙考与国考的紧密联系,从国考的历年命题规律及题型演变来看,这种能力考查形式成为大势所趋,将是浙考和其他省份招考以及联考的重要参考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考生在复习时引起高度注意:
    第一,试题对考试大纲的背叛演绎着考生的惊诧。自2000年申论考试以来,申论虽然以其标新立异的外貌呈现在诸位面前,但总体难度都是比较低的,仅仅是一种“选词填空”式的思维。2006年在材料的形式及篇幅上出现了转折,但尚未成熟,2007年在试题分类上进行了突破,2008年后命题思路出现革新,也最直观的展现了中央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普及,2009年的宏观命题思路让很多考生为之扼腕叹息,2010年成为了申论考试的里程碑。
    2011年国考试卷就是一个明证。行测大纲中虽然例举了数字推理题,但考试中却并未出现此类题型;申论大纲延续了去年的表述,但无论材料还是题目则都是一次开拓之举。并非申论规律不可琢磨,而是在原本便缺失的信息不对称中植入了更多的神秘,让习惯了模式化思维的考生屡屡带着疑惑和忧虑走出考场,仰天长叹,一把辛酸泪。
    第二,材料变得扑朔迷离却又根深叶茂。以往的申论材料不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来看,观点的丰富性相对较强,也即考生按照初始的申论考查初衷即可较为容易的从申论材料中得出申论答案然后拷贝之,而随着申论考试难度的增加和人才选拔多元性的增强,对于能力测查的形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比如今年的国考A类试卷中对于黄河精神的考查,材料读来浅显易懂,但题目做起来却如履薄冰,很多考生之所以有这种感触是因为,其一习惯了固有思考问题的方式,其二缺乏基本的提炼整合能力,又没有广泛的知识面和问题分析能力,故而,不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出现了“拙妇有米无炊”的情况。
    第三,题型更注重实务能力的考查。自国考出现“批复来信意见”、“宣传纲要”、“规划报告”等形式后,考生本以为习惯了这种“类公文”(也可称为应用文)的形式,但还是被“宣传手册”难到了,其实宣传手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工作,不只通用于宣传部门,在各职能部门甚至企业等出现频率极高,甚至某些考生在校就读期间从事学生社团工作也或有涉及,应该算是相对熟悉的。但熟悉与精通毕竟还有差距,暴露了考生对一些想当然认为熟悉的内容其实并无掌握的缺陷。
    第四,文章写作凸显“形散而神不散,面散而点不散”的特征。从最开始的简单议论文,发展到地方考试中让众考生目不暇接的新称谓“策论文”“政论文”“政评文”等,申论的作文文体正变得愈发广泛,但从国考的严谨性来看还是很值得推崇的,毕竟是展露观点和评情议政的文章,对于严肃性的偏离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很多同学善于写作散文和诗歌等,在申论大纲中虽未有明确规定禁止,但显然这是在剑走偏锋,否则申论文章完全可以写成微剧本了,那便也在获得了写作自由的同时付出了接受不公允评判的代价。观点、逻辑、结构、语言、立意等依旧是申论作文的核心。即便是对于2010年浙考中“后天的拷问”这样的题目,也要抵御非理性冲动下糖衣炮弹的诱导,就事论事更要入木三分,观点新颖更要泾渭分明。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zj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16
出版物经营及网络发行许可证号:新出发 苏A零字第 江02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087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