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4
2013年浙江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已经启动,本次全身各级机关计划考试录用公务员10491名,其中:省级机关招考107名,省属公安、监狱、劳教等单位招考753名;市级机关招考1885名;县(市、区)机关招考6193名;乡镇(街道)机关招考1553名。上述计划中含法官、检察官预备人选783名;从我省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录各级机关公务员1276名;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172名。报名时间:2013年1月4日0时—1月10日24时。笔试时间:2013年3月16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如此,行测考试亦是如此。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提醒:准备报考浙江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公告看过就好立马行动充分准备了,行测备考工作此时要紧锣密鼓的展开了。如何备考成为此时考生的心目大亟,更多行测模拟练习及解析,考生可参考201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
现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zjgwyw.org)就与考生分享部分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及解析,供考生备考参考。
1.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了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民族生存危机 全球化 理性
B.开放时代 爱国主义 深沉理性
C.爱国主义 世界化 受益
D.全球化 互动 开放
2.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3.心理健康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社会及个体的变化不断调整。心理平衡表现为没有欲望和观念的冲突,没有紧张、焦虑、畏缩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健康就是人通过不断的心理活动,把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的状态。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都是动态的
B.只要心理不平衡肯定心理不健康
C.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标志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4.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B.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C.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D.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5.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解析:
1.B【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在当今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它不应当仅是内聚型的强烈感情,而且还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通读文段可发现,“爱国主义”是文段的主线,故关键词应包含“爱国主义”,排除A、D。文段虽然阐述了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这些论述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才应当更深沉理性,C项没有点明文段的要点,排除,因此本题选B。
2.D【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地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D。A项“审美取向”、B项“适可而止”在文中都没有体现。C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
3.C【解析】文段的论述对象为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A、D两项都只提到了其中之一,排除。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文段所说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将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这一动态过程,故心理不平衡并不一定就心理不健康。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达到心理健康就必须通过种种调适,将心理失衡转为心理平衡状态。故心理平衡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标志,答案选C。
4.B【解析】从横线的位置来看,填入的这句话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选项中只有B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语句连贯。A、C、D三项只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5.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从而造成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而这种道德与信仰的缺失终会酿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需要有信仰,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故答案为B。本题C项迷惑性比较大。作者通过文段想要表达的观点一般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C项只是对现状的描述,且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推荐阅读:
201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如此,行测考试亦是如此。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提醒:准备报考浙江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公告看过就好立马行动充分准备了,行测备考工作此时要紧锣密鼓的展开了。如何备考成为此时考生的心目大亟,更多行测模拟练习及解析,考生可参考201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
现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zjgwyw.org)就与考生分享部分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及解析,供考生备考参考。
1.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了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民族生存危机 全球化 理性
B.开放时代 爱国主义 深沉理性
C.爱国主义 世界化 受益
D.全球化 互动 开放
2.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3.心理健康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社会及个体的变化不断调整。心理平衡表现为没有欲望和观念的冲突,没有紧张、焦虑、畏缩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健康就是人通过不断的心理活动,把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的状态。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都是动态的
B.只要心理不平衡肯定心理不健康
C.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标志
D.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4.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B.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C.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D.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5.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解析:
1.B【解析】文段主要讲的是在当今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应该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它不应当仅是内聚型的强烈感情,而且还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通读文段可发现,“爱国主义”是文段的主线,故关键词应包含“爱国主义”,排除A、D。文段虽然阐述了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这些论述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才应当更深沉理性,C项没有点明文段的要点,排除,因此本题选B。
2.D【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地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D。A项“审美取向”、B项“适可而止”在文中都没有体现。C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
3.C【解析】文段的论述对象为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A、D两项都只提到了其中之一,排除。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文段所说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将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这一动态过程,故心理不平衡并不一定就心理不健康。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达到心理健康就必须通过种种调适,将心理失衡转为心理平衡状态。故心理平衡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标志,答案选C。
4.B【解析】从横线的位置来看,填入的这句话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选项中只有B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语句连贯。A、C、D三项只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5.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从而造成人们道德和信仰的缺失,而这种道德与信仰的缺失终会酿成不良的后果。因此,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人需要有信仰,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故答案为B。本题C项迷惑性比较大。作者通过文段想要表达的观点一般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C项只是对现状的描述,且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推荐阅读:
201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3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